海峡网8月29日讯  近日

2025-07-18 15:58:00来源:分类:知识

海峡网8月29日讯  近日,南平年打南京林业大学与位于南平市顺昌县的洋口摇篮洋口国有林场再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早在1961年,林场双方便签订了第一个科研、造中种生产、国杉教学“三结合”协定。木育历经近60年的南平年打场校合作,洋口林场先后完成杉木三代遗传改良与产业化应用,洋口摇篮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第四代遗传改良,林场成为“中国杉木育种的造中种摇篮”。

杉木是国杉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针叶用材树种。为改变传统“有种就撒、木育有苗就栽”的南平年打粗放造林方式,洋口林场建场伊始就确立了“科技立场、洋口摇篮科技兴场”的林场定位,通过遗传改良,实现杉木丰产速生。1957年,建场的第二年,原福建林学院教授俞新妥首先在这里开展杉木种源试验,开创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

1959年,南林大副教授陈岳武与导师叶培忠来到顺昌县,与洋口林场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杉木第一代品种改良攻关。

日复一日,陈岳武团队进行嫁接培育、杂交制种、观察记录、子代测定等工作。

1966年,全国首个试验性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在洋口林场打铁坑工区建成。

1975年,洋口林场建成全国首个生产性杉木第一代种子园。

多年观测数据显示,使用第一代良种苗木造林,比一般杉木增产15%到20%,最优家系子代可增产60%至70%。

1981年,陈岳武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这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可惜,陈岳武最终未能亲手接过这份荣誉。1985年,年仅50岁的陈岳武积劳成疾,抱憾离世。他的部分骨灰葬在洋口林场。

陈岳武带的研究生施季森,接过了科研接力棒。

经过十数年潜心研究,施季森团队在全国率先攻克杉木生长和木材品质联合遗传改良难题。第二代杉木遗传改良在实现生长量累计遗传增益达到30%~45%的基础上,木材比重又提高8%到10%。

“我们把杉木育种由单纯产量改良,推进到木材产量、木材品质、抗病性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状的综合改良。”省林科院林业所所长郑仁华,是施季森早年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也是福建杉木育种事业的又一接棒者。

2003年,洋口林场建成全国首个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此后,以洋口林场为起点,福建全面推进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建设。2015年,全省完成了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建设任务,累计建园6400多亩,比周边省份领先5至10年。如今,福建杉木造林已普遍实现第三代良种化。

当前,洋口林场正推进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

60年,岁月变迁;60年,久久为功。参与洋口林场科学研究的人员,有3人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有20多人成为林业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场累计主持或参加了13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重大成果奖26项。 

更多资讯请点击:知识

推荐资讯

汉阴法院: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 让人民群众过祥和春节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安心、祥和的春节,1月30日以来,汉阴法院漩涡法庭干警抢抓春节前的黄金时段,积极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婚姻家庭纠纷上门查找当事人

情系残障儿 爱洒送教路

“是个老师,就要有爱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无论这个学生身体是健康还是残疾,家庭是贫困还是富有,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在这方面,教师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和偏差,这是我们作为

汉阴:“元宵经济”热气腾腾 为年味“续航”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正值元宵佳节,吃汤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市民选购汤圆的热情高涨起来,元宵迎来销售旺季,为年味“续航”。位于汉阴县小西门菜市场的手工元宵摊位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排队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