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乡村迅速掀起“帐篷热”

2025-07-19 02:30:10来源:分类:焦点

兴农评丨露营经济要警惕“千村一帐”_南方+_南方plus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千村一帐

随着露营旅游的兴农兴起,多地乡村迅速掀起“帐篷热”。评丨然而,露营这种热潮背后隐藏着同质化的经济警惕隐忧。浙江夏阳村因帐篷营地走红后,千村一帐多地乡村纷纷效仿,兴农但往往缺乏特色,评丨将露营经济简化为“帐篷+草坪”的露营模式,导致游客体验下降,经济警惕资源浪费。

为应对这一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合理规划营地建设,避免盲目上马、重复建设。这一政策为乡村露营经济划出了发展红线,强调乡村振兴不能止于“搭帐篷”,更需警惕“复制粘贴”式的开发陷阱。

露营经济的本质是激活乡土资源。例如,北京怀柔将废弃矿坑改造为星空观测营地,徽州古村落在明清祠堂旁搭建竹编帐篷,这些做法都根植于地域特色,使帐篷真正融入了乡村肌理。同时,浙江指南村保留稻鱼共生系统,黔东南苗寨将传统吊脚楼改造为帐篷民宿,这些“帐篷+”模式既避免了拙劣模仿,又实现了乡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此外,露营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重构城乡关系的契机。陕西袁家村通过帐篷营地与关中作坊联动,形成“露营-消费-助农”闭环;福建屏南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则让帐篷成为城乡文化对话的载体。这些深度互动使帐篷经济超越了住宿功能,升级为价值交换平台。

为规范露营经济发展,政策还要求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新型治理框架。安吉创新“帐篷村长”制度,莫干山建立露营行业协会,这些制度创新正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效发展机制。

一顶帐篷,丈量着乡村振兴的智慧。从矿坑重生到古村焕新,中国乡村需要的不是流水线生产的“网红帐篷”,而是让每个营地都成为土地故事的讲述者。唯有拒绝“千村一帐”,方能守住乡土本真,在差异共生中探寻振兴新路。

作者: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方壮玮

更多资讯请点击:焦点

推荐资讯

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率先在汉阴县人民医院实施

为健全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确保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结算业务经办规范有序和优质高效,汉阴县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实现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服务。通过“一站式”结算,形成“部门协作、资源共享、优化流程、

坎头村改名进贤村 助力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东南网11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传仁 葛少华)时值初冬,走进邵武市和平镇进贤村,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光滑平整的石板路相互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古画之中。尽管气候转凉,这里游客还是络绎不

汉阴县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汉阴县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宪法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八进”活动,在社会各界掀起了宪法宣